熱點聚集

2013年十大假新聞的案例

深圳最美女孩”給街邊乞丐老人喂飯

【刊播時間】2013年3月25日

【“新聞”】3月25日,中國新聞網刊發了一則《深圳90后女孩當街給殘疾乞丐喂飯感動路人》的新聞。報導稱,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單膝跪地給殘疾乞丐喂飯。在配圖照片中,一名身穿粉紅格子襯衫、扎著馬尾辮的女孩單膝跪地,在給一位患有殘疾的老人喂盒飯。女孩是湖南新化人,出生于1991年,如今正在深圳打工。3月24日下班回家路上,女孩看到老人盯著快餐店里的盒飯后便掏錢為老人買來了盒飯,然后親自喂飯。

【真相】這則名為“深圳90后女孩給殘疾乞丐喂飯”的圖片報導在各大新聞網站與微博上瘋轉,眾多網友為女孩豎起大拇指,稱贊此舉是社會正能量。但很快就有網友指出新聞是策劃團體炒作。經深圳媒體證實,整個行為其實是某商業展的炒作。附近一位目睹拍攝過程的報刊亭老板稱,女孩只喂了幾口飯,便隨拍照的男子離開。此后,策劃者出面致歉,承認照片是擺拍。首發媒體中國新聞網也表示歉意,中國新聞社稱已對當事記者、網站當日值班責任人等做出了處理。

【點評】這篇報導的作者鄭小紅是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副社長、深圳記者站站長,在媒體開始質疑新聞的真實性時,她一再否認,再三追問后才承認是通訊員發來的稿件,自己并不在場。但她所說的通訊員石金泉,本是一名知名拍客加網絡推手,曾為廣東電視臺以及深圳當地多家媒體供稿。2011年,他因策劃《眼癌寶寶母親跪爬,被“富家公子”戲弄》的虛假報導,公開向社會道歉。這樣一個屢有“前科”的“通訊員”炮制出的虛假新聞為何能經一位資深記者之手堂而皇之地刊發出來呢?

在事物水落石出后,鄭小紅發布了一則“致歉聲明”,她承認自己“未嚴謹地核實新聞事實,沒有善盡一個報刊記者的責任”,但依然強調自己的初衷是“出于傳播正能量、傳播真善美”。但我們很想追問一句:無中生有的正能量還能傳播真善美嗎?長春老人菜市場暈倒178人無視跨過,僅有1人施救

【刊播時間】2013年4月7日

【“新聞”】據《新文化報》報導,2013年4月5日,在長春市財神大廈2樓的市場里,一位老人突發腦梗塞摔倒在地,一名商戶見狀撥打了120電話,但在這期間卻有52人陸續從老人身上跨過,大多面容平靜。約5分鐘后,一名路過的“白衣女子”守在老人身邊,守護并安慰老人,直到急救人員趕到才離開。而這一段時間里,又有126人從老人身上跨過。整一個過程中,共有178人從老人身上跨過,只有白衣女子一人幫忙看護老人。178:1,《新文化報》以《長春老人因腦梗塞摔倒白衣女子堅守救護》為題,報導了市場監控錄像記錄下的“這冷漠和溫暖交織的一幕”。

【真相】178:1的巨大反差,引發大量網民議論,甚至得出“世風日下、人情冷漠、道德淪喪”的結論。但《工人日報》、新華網等媒體針對《新文化報》的報導進行調查發現,這段視頻是事發現場的監控畫面經歷加速、剪輯處理之后被人放到網上的,并非真實情況的反映。

據其他媒體追蹤報導:在老人暈倒后,第一時間撥打了120電話的菜市場業戶楊先生告訴記者:“有好心人要扶,當時我告訴別扶,這時扶容易腦出血。還有人要撥打120,我告訴他們已經打完了。”

而據財神大廈負責物業管理的王經理介紹,老人摔倒的地方,是一條重要通道,不足兩米寬,因為人特別多,有人就從老人腿上“邁”了過去。

“跨過和邁過,一字之差,謬之千里。”王經理特意說明,多數路人都關切地詢問老人的傷勢,直到那位看似有一定醫療經驗的白衣女子出現。

市場從業人員張巖還介紹說,“老人摔倒那天我正在值班,當我趕到現場時,已經有商戶第一時間向120求援了,很多熱心路人都說不要觸碰老人,怕對老人‘二次傷害’,個別人還在維持現場秩序,讓行人不要圍觀、避開老人、小心通過。”

4月9日,《新文化報》以《老人腦梗摔倒后看正能量如何傳遞》為題,委婉地為本報之前的報導糾偏,其中說道:“在老人摔倒到急救人員趕到的12分鐘里,我們需要感謝大多數人,感謝‘白衣女子’的真情守護,感謝賣蘑菇的老楊撥打120急救電話,感謝菜攤老板挪攤位騰出空間,感謝眾多路過的好心人對老人關切地詢問……”

【點評】如果是一則“老人菜場暈倒,眾人幫助”的消息,當然也有新聞價值,但恐怕遠遠不及“178:1”這樣社會冷漠與溫情的巨大反差事物能吸引眼球。從《新文化報》刊登的記者手記可以發現,記者在采寫報導時只是看了監控錄像便已經預設了立場,將冷漠的行人與熱心施救的“白衣女子”對立起來。因此,他的采訪也只是將焦點放在了“白衣女子”身上,《新文化報》隨之開展一場全城尋找“白衣女子”的新聞策劃。如果少一點轟動炒作之心,而是嚴守求真務實精神的話,是不是真相就不會這樣容易地被忽略?

另外,從上述虛假報導可以發現,對于一般受眾來說,有圖有真相。證據如此確鑿的“碰瓷”、“當街毆打老人”、“小悅悅事物重演”,當然會引起極大的社會義憤。這些案例給新聞媒體和從業人員提了個醒:現場圖片(視頻)不會自動抵達真相,記者由表及里、去偽存真的本領不可或缺,且須下一番功夫。溫州乞丐流浪9年回家獲700萬拆遷補償

【刊播媒體】《信息日報》

【刊播時間】2013年4月7日

【“新聞”】4月7日,江西《信息日報》刊發該報記者的報導《流浪9年回家瞬間變“富翁”》。報導稱,2004年7月,家境貧寒的溫州男子朱景從家里出發,像全國各地的溫州人一樣,遠離家門闖蕩自己的事業。因為連連虧本,朱景9年來風餐露宿乞討流浪,甚至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今年3月27日,經歷50天的治療后,萍鄉救助站將病情好轉的朱景送回家鄉浙江溫州。悲喜交集中,哥哥朱忠告訴失蹤9年的弟弟,前幾年家鄉搞城中村開發,他已獲得700余萬元的土地補償金。

【真相】4月8日,《現代金報》刊發報導稱“這是一起假新聞,與事實嚴重不符”。報導稱,該男子并非叫朱景,而是叫朱景修,家住平陽縣昆陽鎮后垟村。在朱景修離家前后,老家的房子沒有任何變化,離家期間也未有征地和拆遷。傳言朱景修外出做生意,生意失敗后無顏面對家人,于是開始了流浪。本質上,他當時是因賭氣離家出走的。這9年來,他開過出租車、當過保安,進過黑磚窯也挖過煤。直到2010年,他才因肺結核病重而開始行乞。

【點評】經核查,該報導中當事人獲得“700余萬元的土地補償金”等關鍵信息系救助站人員轉述他人的說法,記者未做深入核實,信息日報社把關不嚴,導致報導失實。江西省新聞出版局責成信息日報社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并要求進一步完善制度,嚴防刊載不實新聞。信息日報社對當事記者、當班編輯、值班主任、值班總編等相關責任人做出了處理。這是2013年管理部門通報的很少幾條虛假新聞案例之一,相關報社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它再一次提醒我們:事實是新聞的靈魂,這是新聞界必須恪守的底線。除了這一個之外,這則假新聞引發大家關注的無疑是“拆遷”、“700萬”這樣刺激的字眼和令人唏噓不已的前后境遇,其廣為傳播可能更加多地折射了房產開發、一夜暴富等這樣的社會焦點話題,導致了傳統媒體、媒體官方微博等在假新聞面前集體淪陷。

新聞事物炒作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啊

網絡事物炒作方法:

(1)懸念炒作法

懸念炒作是要提煉一至兩個所謂核心、神秘的賣點;根據進度,慢慢抖包袱,所有的資訊不要一次放完,不說破。

四大上市網站之一的中華網便使用過這招。中華網曾放言要收購新浪、網易、搜狐三大網站,以四億美金墊床底的中華網絕對有能力去收購其他三家網站,關鍵問題是只是一相情愿,最后不了了之。最后,中華網既獲得了輿論的宣傳,又樹立了財大氣粗的老大地位,一箭雙雕。

(2)落差炒作法

用一些很熟悉的東西,在平常人頭腦中產生了相對的思維定勢,當一旦打破這種定勢,人有如在太空的失重感,這種炒作方法要有平中見奇的功夫,善于提煉普通的素材,讓媒體耳目一新,讓大眾或分眾耳目一新。

(3)第一炒作法

人們的記憶中只能記住第一,例如人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二高峰是什么就不知道了。“第一”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容易吸引公眾眼球,易被記住,還會使對手難以逾越,品牌形象脫穎而出。因為人人都想爭第一,冠亞軍一字之差卻失之千里,新鮮的事物往往是讓大家記得最深的,跟風者,將不會引起更加多留意,只會帶來更加多批評與冷眼,人們只會記住第一。

上一篇:網絡游戲推廣員(推廣游戲怎么拉人最快)

下一篇:網絡網站推廣?做好網站推廣有哪些要點


標題:網絡炒作的事例(2013年十大假新聞的案例)
地址:http://www.galaxydg.com.cn/xinwen/113457.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email protected],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