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壁王姐上周捧著保溫杯來找我哭訴:"天天泡枸杞,咋還口腔潰瘍了?"我瞅了眼她杯子里漂著的二十粒枸杞,活像碗迷你火鍋——要我說,這屆年輕人養生可比老媽跳廣場舞還瘋狂。今兒咱就掰扯掰扯,那些年我們交過的"養生智商稅"。
上個月公司體檢,25歲的小李查出血脂超標,轉頭就買了兩千塊的破壁機。現在他工位上堆著色彩斑斕的養生粉,活像化學測驗室。我問他:"芹菜汁配羽衣甘藍好喝不?"他臉綠得跟汁水一個色:"別提了,喝完跑廁所比打卡還勤快。"
養生三大坑先避雷:
把食材粉碎≠吸收好,破壁機打太細反而傷脾胃
每天八杯水要看體型,160斤和80斤的喝水量能一樣?
維生素片當糖吃,小心結石找上門
前陣子中醫館坐診的老劉告訴我個冷學識:晚上泡腳比早晨泡有效三倍。定律是足底穴位在戌時(19-21點)最敏感,加點艾草能引火下行。我試了半個月,原來凌晨兩點頭腦清醒的毛病居然好了,現在十點半就困得手機砸臉。
不過可別學我同事小王,非要把泡腳水煮得冒煙。結局腳沒泡成,差點給自己燙成紅燜豬蹄。現在他學乖了,買個帶熱度顯示的恒溫桶,42℃的水溫配上十五分鐘定時器,比煮泡面還注重。
說到吃,我可太有發言權了。去年跟風喝姜棗茶,喝到滿嘴起泡才明白——養生要看體質!廣東中醫藥大學的探究數據明明白白寫著:
- 濕熱體質喝姜茶=火上澆油
- 陽虛體質吃綠豆=落井下石
- 氣虛人群練高溫瑜伽=透支元氣
現在我去超市都帶著體質測試表,買食材前先對號入座。上回看見個大媽搶購三七粉治高血壓,趕緊拉住她科普:"阿姨,血瘀型高血壓才適合這一個,您這肝陽上亢的得喝天麻!"
最近朋友圈瘋傳的"仙人揉腹法",我特意找健身教練做了改良版。原本要揉滿108下,我改成三分鐘懶人操:
- 平躺屈膝,掌心搓熱捂肚臍
- 順時針揉36圈,重點照顧左下腹
- 推任脈從心窩到恥骨,像熨衣服似的
配合呼吸法效果翻倍,我那個便秘十年的表哥試了三天,現在每天準時蹲坑比上班打卡還主動。不過要提醒各位,飯后別急著揉,小心把剛吃的小龍蝦揉吐出來。
最讓我震驚的是午睡學問。以前總覺得瞇十分鐘就行,看了睡眠監測數據才發現——26分鐘才算是黃金時長!短于15分鐘醒不來,超過40分鐘容易頭疼。現在手機設兩個鬧鐘,第一個放枕頭邊,第二個藏抽屜里,治好了我八百回"再睡五分鐘"的毛病。
小編觀點:
要我說啊,養生就跟談戀愛似的,得找適合自己的路子。你看公園里練太極的大爺和健身房擼鐵的小伙,誰能說哪個更加高明?核心是把"活著"變成"活好",別整得跟通關打怪似的。下次見人掏保溫杯,記得問句:"您這杯子里,裝的是需要還是焦慮?"
標題:三十歲開始養生還來得及嗎?
地址:http://www.galaxydg.com.cn/xinwen/114799.html
免責聲明:文芳閣軟文營銷平臺所轉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